“有水了!庄稼有救了!”日前,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的村民们看着源源不断的水流入晒得干裂的稻田,激动得直拍腿,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连日酷暑炙烤着仙桃土地,连片的水稻蔫头耷脑。紧邻汉江的胡场镇韦家台村等村庄更是愁云笼罩:江边是堤防保护区,无法打井,且村里地势较高,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汉江,没办法引水入田。
了解到村民们所面临的困境,太保产险湖北仙桃支公司的工作人员赶往现场,踩着发烫的泥土,在胡场镇汉江片区的田埂上反复勘查。
“不能等!”工作人员当机立断,联合当地政府部门与农户们顶着烈日丈量路线、调配设备,迅速在4公里外的通顺河岸边垒起了土坝拦水,调来水泵开足马力,水顺着渠沟**级往上“爬”,**涌进了干渴的稻田。
入夏以来,湖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多地持续高温。《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农业风险保障的重要力量,保险业围绕“保、防、减、救、赔”,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收的攻坚战。
撑起高温“遮阳伞”
在江西省吉安市水稻抢收关键时期,人保财险吉州支公司查勘员顶着烈日奔走于田间地头,实地走访拍照记录真实情况;同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通过专业细致的现场查勘和通俗易懂的政策讲解,帮助农户明确理赔流程,确保定损准确、赔付及时,切实提升农业保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面对夏季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考验,我们始终践行‘防重于赔’的服务理念,将服务‘三农’作为核心使命。”据人保财险吉安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创新构建“科技 服务 防控”一体化机制,形成“监测—预警—处置—补偿”闭环管理,推进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精准投保理赔工作。通过引入“RS遥感、GIS地图、GPS定位”3S技术,精准测算承保、受灾范围,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险服务。
此外,该公司还构建了“快速查勘、极速赔付”服务机制,利用“耘智保”平台为农户与公司农险业务员提供移动验标、投保录入、在线报案、移动查勘、一站式理算等承保、理赔全流程线上处理功能,覆盖“种、养、林”农险全险种,**保障了农业保险线上化服务提档升级。
据介绍,7月中旬,在收到天气预警时,人保财险吉安分公司农险工作人员主动帮助农户抢收成熟度较高的稻田,为吉安县桐坪村村民抢收早稻2000亩,挽回经济损失220万元。
全周期守护助丰收
今夏,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彭思镇1800余亩农田面临绝收危机。关键时刻,太保产险湖北蕲春支公司迅速联动彭思镇政府,组建抗旱保收联合突击队,一场与旱情赛跑的“保苗攻坚战”就此打响。
8月16日至17日,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紧急协调16台大功率抗旱水泵,突击队成员争分夺秒,**时间完成**设备的布设与管道铺设。乡镇干部带队深入各处寻找水源,保险技术员在现场随时待命,准备进行设备维保。队员们每日奋战超过12小时,用坚守与汗水确保“救命水”持续不断地注入干裂的土地。
在突击队的**运作下,清流所至,枯苗返青。此次行动累计灌溉受旱农田2500余亩,为4个行政村、800余户种粮户保住了秋收的希望,让农户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记者从太保产险获悉,此次行动直接**灾害损失率达40%以上;与此同时,通过政企之间的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抗旱响应效率提升了60%。
“抗旱保收联合突击队就像行走的‘保险承诺’,用实际行动证明保险保障并非始于灾后赔偿,而是在灾前就与农户共同抵御风险。”太保产险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今夏以来,保险业为抗旱保收做了诸多尝试——统筹调配抗旱物资向旱情严重区域精准倾斜;通过卫星遥感与田间巡查强化旱情监测预警,提前指导农户做好预防性措施;在**区域推广“垒坝拦水、新井引水”模式,向旱区捐赠设备并组织专业队伍打通灌溉“**一公里”;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快速赔付……多措并举,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