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上海**信托结束了一场实习主题沙龙,为实习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行业启蒙课。接下来,就该准备今年的秋招季了。
实习给了众多学子了解并接触信托行业的机会,也是各机构进行宣介的良好时机。近几个月来,多家信托公司发布针对应届生和实习生的招聘信息,涵盖财富、法律、投资等多个方向。
相对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而言,信托公司较为小众。近些年,随着大众对信托的认知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信托行业。根据**信托业协会的调研数据,2024年,58家信托公司从业人员中硕士学位及以上人员的整体占比为60%以上,本科学历人员占比为37%,信托行业已经培养了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专业服务能力。
招聘岗位呈现何种变化
从近些年的招聘情况看,信托公司招聘业务岗位以及专业需求正呈现出结构性调整趋势。
“过去两年,金融专业相关岗位数量有所减少,公司招聘岗位以理工科专业和复合型专业为主。相较于前些年,现在招聘时对金融专业**生的要求发生了几个变化,一是跨学科能力要求增加;二是专业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化;三是金融专业**生的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也是招聘中的关注**。”华能信托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赵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信托行业在三分类新规和转型深化的背景下,岗位数量动态变化。一方面,金融专业相关岗位招聘数量整体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另一方面,不同业务领域的岗位需求存在差异。”天津信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夏晏说,“如传统的信托经理等前台业务岗位,受行业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影响,招聘数量增长放缓。而随着信托公司向标品信托、家族信托以及资产服务信托等转型,投资研究、资产配置等岗位需求有所增长。同时,中后台的风控、合规、运营、金融科技等岗位,因监管要求加强和业务精细化管理需要,需求有所增加。”
“过去两年,公司招聘呈现‘总量平稳、结构深化’的态势。金融专业岗位数量整体保持稳定,但内涵也发生了**转变。”昆仑信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侯从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是近两年加大了校园招聘的比例,这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为公司储备有潜力的新生力量,借行业转型的契机,从头培养懂能源的金融人才队伍;二是业务驱动人才升级,公司加速向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现在更看重‘金融 产业’双背景人才。”
复合型人才受到青睐
上述信托公司的招聘需求在**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在转型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金谷信托和陕国投的招聘信息,招聘专业主要涉及金融、经济、财会、法律,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执业**方面,对持有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注册会计师(CPA)等**证书者优先。
夏晏分析认为,信托行业正从“非标融资”旧模式向“服务 资管”新模式转型,监管趋严与市场需求驱动行业转向标品信托、家族信托、资产服务信托等新方向。这一转变直接重塑人才需求,即传统“资源型”“执行型”岗位收缩,新兴业务要求人才从“单一专业”转向“复合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业务转型以及创新能力驱动下,现在更倾向于吸纳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的人才。”赵刚说,“复合型人才在多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能够更加**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增强个人竞争力。针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金融行业将会招聘更多具备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才,如数学、物理、计算机、医药、材料学等专业,助力金融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培养自身多样化技能
对于即将选择专业,或者有意向投身金融行业的学生,信托业内人士有何建议?
赵刚认为,金融专业**生拥有丰富的就业选择,比如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传统企业的投资、融资部门等。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要扎实掌握基础课程知识,通过课程学习、案例研究分析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要争取**外金融行业头部公司的实习机会,了解真实工作场景,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另外,还需要在日常实习和学习中,提升个人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不仅是信托行业,整个金融行业在变革发展中对金融专业**生的能力要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等核心课程都是未来从业的基础,既要懂金融市场,又要了解实体企业运营。建议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们努力考取相关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多关注**外金融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通过阅读金融新闻、研究报告等,拓宽视野,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侯从华说。
夏晏认为,**生可多了解各家信托公司的转型实践。总体来看,未来不仅要求**生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还要熟悉各类金融产品和市场,具备较强的金融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如对宏观经济、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金融模型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