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近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增强”专栏中提到,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强度和水平持续增强。
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信贷资源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推动银行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实现能贷、会贷、敢贷、愿贷。
2024年,**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今年5月又增加3000亿元额度,进一步激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累计签约金额超2.2万亿元,发放**超8500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以来,科技**服务延续量增、价降、面扩态势。从总量来看,科技**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科技**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较同期****增速高5.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今年以来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
从价格来看,科技**利率保持下行态势。《报告》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发放科技**加权平均利率为2.90%,比同期**新发放企业**利率低0.36个百分点,较今年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21个和0.44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率降幅更为显著,较今年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31个和0.67个百分点。
此外,科技型企业获贷率也保持高位。根据《报告》,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提供科技**服务的企业已达108.5万家,科技型企业平均获贷率为51.9%,较今年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3个和2.3个百分点。其中,**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贷率均超80%。
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完善
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之一,具有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5年5月,**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市场各方积极踊跃参与。截至6月末,**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约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值得关注的一大亮点是,发债科技型企业结构更加多元、行业分布广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94家科技型企业发行1663.7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最长发债期限20年。其中,2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443.5亿元,覆盖21个省份,涉及集成电路、智算**、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持续发力,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提供了增信支持。
股权投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其轻资产、投资周期长,发债融资成本也比较高。针对这一问题,**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为股权投资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发债融资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并通过多样化期限设置,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年期、10年期债券,更好匹配股权投资的资金使用特点及融资需求,大大**其发债融资成本。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153.5亿元,票面利率处于1.85%至2.69%的较低水平。
此外,金融机构也快速响应,积极开展债券发行、承销、做市、投资工作。《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23家金融机构发行2206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向科技型企业发放**,投资科技型企业股权、债券、基金等。同时,金融机构踊跃参与科技创新债券投资,积极提供高质量承销做市服务,持续助力科技创新债券扩容增面。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报告》明确,**人民银行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支持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