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在过去2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开山炸石”到草木苍翠,成了生态旅游胜地。上世纪末,安吉因为发展“石头经济”,矿山开采活动**,曾经是浙江省因矿山开采活动产生水土流失**重的地区之一。这个位于浙江北部的小山村一度是“有矿,那就开山炸石;有水,那就径直排污”,导致当地粉尘弥漫、溪流浑浊……而如今,草木苍翠、蝉鸣悠长,正是“绿水青山”的**诠释。
相似的故事也在**各地发生。20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不少地方实现了绿水青山换新颜——陕西梁家河在黄土高原修淤地坝、建沼气池,改善了人居环境;云南洱海通过生态保护,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四川宜宾三江口厂房变公园,产业向绿色转型;曾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深圳,也正在换上“绿心”……从安吉溪畔的潺潺流水到深圳湾区的光伏熠熠,绿色金融正以多元创新,将 “两山” 理念的蓝图绘进城乡肌理。

图为在安吉县余村,游客在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留影。 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安吉:让清水都算得清“身价”
安吉县章村镇,藏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密码。2024年3月,**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这里签约时,安吉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全程在场。“企业拿下经营权要先付3000多万元,还要投入修复资金,压力不小。” 他回忆道,当时银行推出“水权贷”,以流域3.2亿元的生态价值核算为依据,给企业授信1000万元,“相当于让‘清水’当了抵押物”。
这笔**背后,是一套精密的 “生态会计体系”。2024年3月,安吉发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报告》,给全县38个小流域定了“身价”——总价值33.2亿元。
“以前护水是义务,现在护水能挣钱。”梅溪镇铜山村村民对此感受更深。2024年8月,当地**域经营权拍出2920万元,从前“摸不着”的水土保持变成了可变现的生态产品,现在又通过拍卖交易变成了“真金白银”。不仅企业买到了安心,村里也盘活了无形资产。梅溪镇铜山村书记袁斌表示,这单交易落地后,这笔资金将专项用于河流生态修复等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共富创收,预计每年直接可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
而在安吉县城的超市里,绿色金融的创新更接地气。市民陈女士买完菜,用手机扫了扫收款码,“扣了5 个‘两山绿币’”这个由安吉农商银行推出的积分体系,把垃圾分类、骑行出行等绿色行为都折算成“两山绿币”,能换**优惠、消费抵扣,甚至电影票。目前全县 25万人在用,累计兑换的优惠和礼品价值超300万元。
“阿姨,您昨天去社区种树,赚了20个‘两山绿币’呢。” 在街道的老年活动**,工作人员正给退休教师张女士讲解“两山绿币”明细。通过这套系统,张女士用“两山绿币”兑换了血压仪,“以前觉得环保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发现倒垃圾、节水都能换实惠,谁不乐意!”她表示。
深圳:让每度电都连着“双碳”账本
从长三角的溪畔到珠三角的楼宇,绿色金融的创新在不同场景里生长。
在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号,万科**的屋顶光伏板正在发力。园区光伏发电量为每年72万度,成为园区12万平方米建筑用电的重要支撑。“这背后有**银行深圳市分行提供的1000万元‘碳中和**’撑腰。” 项目负责人指着监控屏说,借助这笔资金,园区实现了绿色化改造。现在办公楼使用的绿电占比85%,园区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超800吨。
在大雁山森林公园东侧的光明环境园,深高速集团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正“吃”进近千吨的餐厨垃圾。通过数字化系统。“**银行深圳分行给了15亿元的绿色**,**支持集团及其旗下7家大环保板块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负责人说,这些项目每天能处理大量的餐厨垃圾,运营更加**了。
金融创新还在给企业算“绿色账”,将企业的低碳表现和金融支持挂上了钩。2023年,科陆电子拿到5000万元**,利率高低全看年度ESG评级;荣耀终端的**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减排达标就能少付利息。“就像给企业装了个‘绿色导航’,走得越环保,成本越低。” **银行深圳市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说。截至2025年7月末,该行绿色**余额超1800亿元。
金融:助推绿色低碳转型
从安吉的“水权贷”到深圳的“碳中和**”,从村民手机里的“绿币”到企业账本上的 “碳资产”,金融业持续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安吉农商银行的尝试,破解了生态产品 “难计量、难抵押” 的困局——用科学核算让清水有了“身价”,用金融工具让保护者得实惠。而**银行深圳分行的实践,则证明了城市更新中“绿色优先”的可能——光伏屋顶、低碳铁路、智慧垃圾处理厂,让高密度都市也能长出“绿色肌肉”。
20年来,金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一组数据显示,随着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绿色金融在“快车道”上已飞驰近5年。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绿色**余额达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4900.50亿元,同比增长90.18%,这无疑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