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国迎来第三个**生态日。山河蝶变,背后有金融的守望相助。多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引金融活水润泽绿水青山,为美丽**建设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丰富绿色金融探索
“西江在梧州穿城而过时,清得能看见水底的卵石!”这份清澈,是广西送给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礼物”。伴随着澄澈水流的,是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的绿色金融探索。
“在生态领域积极展开绿色金融探索实践,是保障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在珠江流域的更多绿色金融布局:在河池,有色金属企业的循环水管网里,95.79%的工业用水正在“转”变——28亿元绿色**催生的污水处理系统,让“有色金属之乡”的河水重返碧绿;在柳州,白沙污水处理厂每天“吞”下18万立方米污水,经过特殊工艺“消化”处理后,流出的清水能养锦鲤……
信贷支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绿色**余额达到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
今年4月,我国**发行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银行作为联席全球协调人,协助财政部在英国伦敦簿记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募集资金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用于**财政预算中的合格绿色支出。
“这是我国**次以主权信用为背书发行绿色主权债券,将为我国完善**绿色投融资渠道与机制、深化**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表示。
应势发展转型金融
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支持传统高能耗行业减排发展的转型金融应运而生。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发展转型金融有非常大的意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需要把握好传统高能耗行业的减排**以及其资金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
在湖州,一家铝业公司的新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铝业生产属于高耗能产业,在转型改造后,该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预计较2024年下降15%以上。
在铝业变“绿业”的过程中,农业银行浙江分行结合当地政府推出的“碳账户”平台以及农业银行ESG评价模型,全方位为企业精准“画像”,以“转型金融贷”支持企业低碳转型。随着1.3亿元**资金到位,企业加快蹚出一条“含绿量”与“含金量”齐升的发展新路。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三高一低”企业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焕发新活力。“两山”理念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深层、最**的内生动力。
6月26日,在**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等部门指导下,天津银行向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放了该行首笔转型金融**业务,**金额为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正在部分地区试用,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4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试点地区落地转型**约550亿元,多家银行推出转型债券、转型**等工具。
支持碳减排领域创新
“双碳”目标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为支持“双碳”目标达成,2021年,**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在政策的激励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降碳”“扩绿”持续提供金融支撑。
今年6月,上海银行收到**人民银行发放的首期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支持,对应项目为当地某能源**的低碳转型。这是上海银行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后的**落地项目,让银行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
“上海银行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专项补贴,将政策利好有效传导至企业一线,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更进一步。”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碳减排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带来的积极效应还有很多。
4月28日,****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可抵扣银行**利息闭环在武汉落地。依托武汉市个人碳生活平台“武碳江湖”微信小程序,当地市民通过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低碳用电等11类低碳场景积累碳普惠减排量,减排量可按“1000g=2元”的标准,在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微信小程序兑换利息红包用于消费**利息抵扣。
“既环保还省钱,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有更多。”在成功用日常积攒的4.5万克碳减排量抵扣掉90元的**利息后,“90后”女生小张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