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民营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不含证券化产品)85只,发行规模为762.5亿元,占公司信用类债券比重超九成。
从个体发行规模来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位居前三,且民企发行家数较前两年仍处于扩容阶段;从发行期限来看,一季度内,中长期限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占比45.14%,较2024年提升12.4个百分点;从发行利率来看,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平均发行利率为2.86%,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移,同比下降21个基点。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参与下,民营企业、科创企业融资环境向好,当前,债券市场发行成本较低,发行期限有延长趋势,均有利于企业债券融资。”中债资信技术标准部负责人霍志辉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看来,我国民企债市场发展一波三折,整体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风险出清—温和修复”四个阶段。尽管近年来民企债在信用市场的占比逐渐下降,但在“资产荒”持续演绎及政策呵护之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展现出积极变化。当前,民企债净融资回暖,融资成本下行,中短端民企债信用利差已调整至较高历史分位数,未来,随着**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中短端民企债利差仍有压缩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间市场持续服务民营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一季度,共支持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发行超60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基础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汇聚。
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政策背景下,民企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科创企业,亟须金融政策支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票据、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创新品种与民企当前融资特性相匹配。
4月25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
此前,**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两会期间曾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主要是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实体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遇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银行间市场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多种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需求的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品种,例如,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债券、针对创新企业推出的科创票据等。”应流机电副总经理汪军建议,应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融资渠道,精准滴灌,**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除政策精准支持和工具针对性创新外,民营企业不同于大型央国企,要想更好满足民企融资需求,就必须增进市场和投资人对民营企业的价值认同。
“可以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和多元化交流渠道。”韵达控股融资负责人刘思彤表示,例如,搭建投资者与优质民企深度对话平台;引导中长期资金精准对接,提振民营企业债券市场信心;通过建立民企债券专项做市机制、创新信用保护工具组合应用等方式,**培育中长期债券投资生态,助力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投资者回报的双向共赢。
当前,外部环境持续变化、内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在此背景下,实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有待持续提振。
在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看来,一方面,考虑到以产业债为主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对于利率更加敏感,在信用利差仍处相对低位的背景下,债券融资仍具备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要求下,随着更多支持民企发债融资的新工具落地,民企债券发行与净融资有望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