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美债札记・六:“大而美”之后,如何看美债需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OBBBA),面对美债供给压力和财政纪律缺位,未来美债由谁来买?又该怎么买?在本篇美债札记中,我们**讨论美债的需求结构及其变化,以期更好理解美债的存量需求结构、海外持有分布、久期配置偏好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并在**更新我们近期对美债的观点。
存量美债持有结构:对于公众所持有的可流通美债,基于美联储季度发布的Z.1表中的存量表L.210,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其需求结构:截至25Q1,从政府作为债务方的角度来看,公众持有的美债规模为28.45万亿(发行面值);而从持有者/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资产,这部分可流通美债的市场价值为26.88万亿(持有市值)。美债的主要持有者就可以分为海外、广义共同基金、美联储、家庭和非营利组织、州及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其他、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养老基金这10大类。截至25Q1,上述10类投资者分别持有33.5%、18.7%、14.3%、10.6%、6.0%、5.8%、5.1%、2.3%、1.9%、1.8%的美债。
海外美债持有结构:
1)地区视角:“龙头”减持。1996年底以来,海外投资者长期持有30%以上的美债存量,而在2000年以来,前十大持有国/地区合计占比几乎均在60%以上(2024年7月**跌破60%)。从国别结构来看,日本和**大陆长期是美债**的两个海外持有国,对全球美债资金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这两个“龙头”持有国近年来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典型的离岸金融**,如比利时、卢森堡、开曼群岛等地,近年来的美债持仓着正在悄悄攀升;
2)久期视角:中短期限居多。从结构上看,外国官方机构与私人投资者的持仓规模大体相当,但两者的期限结构(久期)和配置动机存在明显差异。TIC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外国官方机构(主要是各国央行、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美债的加权平均期限(WAM)约为5.3年,外国私人账户则约为7.3年。美债大约28%的海外持仓集中在0�C2年期,超过60%则分布在5年以内,其中外国官方账户短债配置比例更高;
3)高频视角:辅助观察“抛售”。由于海外美债持仓的中短久期特征,我们认为官方机构可能倾向于持有到期但不续投,但考虑到**政治格局的转变和中美战略竞争的日益激烈,投资者仍要警惕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主动在二级市场大规模抛售。针对这一点,美联储周度公布的资产负债表的H.4.1表中“外国官方和**账户托管的美债”这一口径可以用来监测海外持有美债的变动,作为是否发生“外资大举抛售”的参考信号。
美债月度拍卖:对于美债整体需求的边际变化,我们还可以关注**市场的拍卖情绪,指标上**跟踪尾部利差(price tail/through)、投标倍数(bid/cover ratio)以及**交易商(Primary dealer)、直接竞标者(Direct Bidder)和间接竞标者(Indirect Bidder)三类机构的获配比例等。从6月美债拍卖的分配结果上看,期限结构出现了有意思的分化特征:美国**资金继续在2Y、5Y、10Y和20Y上起到主要支撑作用,但在3Y、7Y、30Y期限段,**需求反而有所回落,转而由海外资金补位。我们认为,这表明海外投资者对某些中期与超长期限债券仍存在配置意愿,但对一般的短端和长端兴趣边际趋弱,凸显外资对利率路径与地缘政治因素的敏感度上升。整体来看,美债供给压力高企下,美国**需求的韧性正成为能否维持拍卖顺利的关键,而需求结构的分化也意味着未来收益率曲线的波动性或将更大。
美债需求展望:
OBBBA影响下的美债需求:据CRFB的测算,若OBBBA落地实施,未来10年美国联邦赤字规模将显著扩张,国债净供给压力预计抬升数万亿美元。到2034年,债务将增加4.1万亿美元;如果条款**化,将增加5.5万亿美元的债务。我们认为,若参议院版本的OBBBA法案顺利落地,意味着未来美债供给将维持高位并有所扩张,期限溢价可能逐步抬升以匹配新增供给。对于需求侧而言:①海外需求:可能维持结构性的“稳中有退”;②**需求:被动“底仓”稳定,主动需求分化。
“稳定币”对美债需求的影响:关于近期市场讨论较多的“稳定币”(Stablecoin),其底层储备资产基本是以T-Bills、隔夜回购协议等为主的低风险美元计价资产,目前看来,我们认为稳定币等新型短端被动买家对T-Bills的需求仍是短端的重要支撑,但其对中长期债的吸纳能力应**有限。
美债观点更新:站在当前时点,美债收益率曲线继续呈现出“U”型特征,2Y至10Y曲线段的陡峭化程度未得到缓解,截至6月底,以2Y为代表的曲线中部相较5月进一步下探,10Y及超长债收益率亦有所下行,但幅度稍小于中短债。向前看,我们认为:
1)一方面,2Y美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空间的定价已经基本到位,**超预期的“好消息”都带来上行风险(例如07/03的非农数据),3.7%可能是一个较强的下行阻力位,要警惕降息落空可能带来的短端收益率再度上行的风险;
2)另一方面,长债受制于期限溢价的复苏或亦难以顺畅下行,如果基于自然利率(25Q1LW估计=1.37%) 通胀预期(BIE5-10年通胀预期=2.83%)的视角看,10Y美债可以考虑在4.1%-4.2%附近进行止盈。
此外,考虑到美国会众议院已然通过“大而美法案”(OBBBA),长期限品种的期限溢价难以摆脱中期抬升的潜在风险。同时,90天关税“豁免期”进入倒计时,若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也需防范市场非理性波动以及外资边际抛售美债的可能性。在地缘摩擦与资本流动的敏感期内,动态关注美元/人民币及美元/日元汇率联动,必要时对冲外资抛售可能对长端收益率带来的陡峭化冲击。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供应链出现中断,大宗商品价格飙升;(2)美国二次通胀并且走向失控,美联储再度回归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3)美国财政前景恶化,巨额财政赤字导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问题走向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