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出门逛街游玩的好时节;夜晚,也**适合人们放松减压、休闲消费。暑期与夜晚的“牵手”,为提振消费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这个暑期,《金融时报》记者在扬州这座“江都”古城调研采访发现,昔日“夜市千灯照碧云”的静谧夏夜,涌动着不一样的活力——华灯初上,暮色漫过瘦西湖的五亭桥,皮市街的青石板路已响起细碎的脚步声,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老街区的夜市小吃摊位前坐满了年轻人,运河游船一艘接着一艘载满游客,各种文创咖啡吸引往来行人停留。
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旅游以文旅体验为核心,极大丰富了夜间经济发展场景。
“夜间旅游见证了城乡居民生活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正如**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发展夜间旅游要将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等贯彻到要素开发、产业培育、文明旅游和市场监管诸环节中,不断增强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共识和精神动能。
夜间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正通过消费数据展现出来。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据**旅游研究院测算,我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夜间旅游总花费约1.91万亿元。
当前,**多地夜间经济蓬勃兴起,居民与游客的消费需求在夜间时段集中释放,带来了消费的增量。某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均增长100%左右。“景区夜游”关键词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近230%。
这股夜游热潮,也推动着各地加快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近期,云南、四川等多地政府部门相继推出支持夜间旅游、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夜演产品供给,拓展夜购消费空间,打造特色夜间节庆活动,完善夜间配套服务,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推出夜游、夜娱、夜购、夜宴等系列产品。
从“白天游”到“夜间玩”,各地的夜间经济正以文化为魂、体验为魄的新姿态,串联起老街区、古运河、非遗技艺与现代消费场景,让城市在夜晚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活力中,有传统文化的表达,也有城市服务的温度,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