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大片的池塘里油绿的水稻茂盛生长着,水深处还藏着**的小龙虾,这是潜江创新发展的“四季有虾”池塘养殖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还创造了经济效益,让从事小龙虾产业的农户们乐开了花。
“**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潜江的小龙虾究竟有何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日前,《金融时报》记者跟随“活力**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潜江——这个有“**小龙虾之乡”之称的中部城市,亲身感受“承包”小龙虾的**。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炎热时节,小龙虾堪称“深夜食堂”的“C位”。消费者对小龙虾的热爱,带动潜江小龙虾产业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潜江龙虾”品牌价值高达527.2亿元,连续7年蝉联**小龙虾品牌价值榜首。
从产到销,潜江把小龙虾产业“玩”出了花。
在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金融时报》记者见到了正在巡视环境的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
“我们通过同塘育养分离技术,构建了四季适宜的小龙虾养殖环境。”李明波说。此外,他们还将技术延伸到虾稻田,形成了“早稻 冬虾 早春虾”循环模式,实现了一年多收。
“我有30多亩池塘,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30余万元。”在一片池塘边,记者见到了“四季有虾”养殖模式的养殖户代表李福建。他告诉记者,在采用“四季有虾”养殖模式前,他养殖小龙虾全凭运气。“如果运气不好,一年到头挣不到钱不说,还会折本。现在情况得到了改变。”李福建说。
收益好,环境也更好了。“之前人们总觉得小龙虾养殖环境比较脏,其实不是,好水才能出好虾。你看,那边有很多白鹭。”顺着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大群从稻田间飞掠而过的白鹭。“生态好,无污染,鸟儿才会来。”康峻说。
潜江不仅把小龙虾产业“玩”出了花,还“玩”出了新高度。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助力小龙虾产业发展,当地政府、银行、企业、担保多方携手共进,积极构建小龙虾产业链。目前,多赢格局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渐显现。
“在小龙虾产业链上,有着丰富多元的岗位类型,覆盖体力劳动与技术创新领域,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让劳动者凭技能增收。”潜江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业指导科负责人刘傲表示,目前,全产业已带动20多万人就业,成为潜江就业增收的核心引擎。
在潜江,金融活水是润泽虾田的重要力量。“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潜江营业管理部以‘立足供应链、升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理念,将潜江小龙虾供应链作为金融创新服务对象,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设计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与小龙虾供应链平台进行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小龙虾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工作。”**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潜江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目前,当地已形成了以农行为主办行,工行、中行、建行共同参与,以邮储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乡镇网点为阵地的小龙虾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记者从农业银行湖北分行了解到,作为支持小龙虾产业的主力军,农业银行潜江分行已与当地小龙虾供应链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诺3年内为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涉及的全产业链市场主体提供信用额度50亿元。
“潜江小龙虾腮丝洁白、肉质鲜美,欢迎大家来品尝。”在采访结束前,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办公室主任张玮热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