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北部的延长县,是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典型代表。得益于912米的相对高差、10摄氏度以上的昼夜温差、年平均10多个小时的每日光照等优渥的自然条件,延长县苹果个大、色艳、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经过多年发展,苹果已成为延长县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不仅让全县百姓鼓起了钱袋子,也撑起了县域经济的“脊梁”。
6月盛夏,绿意葱茏。《金融时报》记者走进延长县董家芽塬村的一处苹果园看到,茂密枝叶间,青色的幼果已经长出,错落有致地挂满枝头。据工作人员介绍,最近是苹果**期,许多幼果已套上了果袋。这些纸袋不仅为苹果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外衣”,也为果农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如果说,套袋给苹果穿上的是物理“防护服”——防虫防鸟、隔离农药,让成果表皮光滑、色泽鲜亮,那么,在延长县,苹果还多了一层金融“防护服”——“保险 期货”项目的落地为苹果价格提供了风险保障,让曾经“看天吃饭、听价心慌”的果农们不再害怕果价下跌,同时还推动当地苹果种植向标准化迈进。
“保险 期货”只是期货行业助力延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起,在**证监会的领导和统筹下,**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结对帮扶延长县。于2018年脱贫摘帽的延长县,在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帮扶县。2021年以来,期货行业的帮扶力量有增无减,为延长县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持续开创期货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果农稳收增收 种果更有信心
苹果产业是延长县农业的**产业,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30.58万亩,覆盖147个行政村,果农7.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64%。2024年,该县苹果产量42.52万吨,产值近24亿元,果农人均收入3.19万元,果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7%,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占果农总收入的80%以上。
然而,种植季的自然灾害、收获季的苹果价格波动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果农收入,特别是在收获季,同果不同价、丰产不丰收等情况时有发生,长期困扰着果农。为此,延长县政府联合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以及多家期货公司,推出“保险 期货”金融帮扶模式,成为延长县果农稳收增收的**保障。
虽然果农并不清楚苹果“保险 期货”背后的运作机制,但他们能直观地感受到苹果销售价格稳定走高。延长县董家芽塬村果农苏大爷说,自种植苹果以来,他最担心的是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问题。苏大爷经营着30多亩果园,2024年参加了苹果“保险 期货”收入险项目,投保了20多亩果园,每亩自缴保费约140元,**获赔超1.3万元。他说,今年种苹果更有信心了。
这个能为苹果价格加上“安全阀”的“保险 期货”模式,究竟是什么金融“魔法”?据长江期货副总裁夏凉平介绍,“保险 期货”是指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的涉及农业价格风险管理的业务。保险公司以期货交易所已上市涉农品种期货价格作为承保和理赔参考依据,为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价格或者收入保险产品;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开展对冲交易,管理保险公司承接的农业价格风险。以苹果“保险 期货”项目为例,其涉及农户或合作社、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政府、期货交易所等多方协作,农户支付部分保费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设计产品并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对冲价格理赔风险;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动态对冲自身风险。
“保险公司向农户承保苹果价格保险后,会将价格下跌风险转移给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期权产品实现‘再保险’。若苹果价格下跌,期权端获利用于赔付农户,保障农户不受价格下跌的损失。期货公司通过这一机制,将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接至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的对冲交易化解风险,解决了传统保险不敢保、不能保的系统性价格风险。”长江期货经纪业务总监赵明保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苹果期货上市以来,延长县已连续8年实施苹果“保险 期货”价格险项目,累计承保面积20.32万亩,赔付金额5200余万元,惠及果农1.39万户,有效**了果农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稳定了果农收入,增强了当地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苹果“保险 期货”收入险项目在延长县试点,为该县5个乡镇的4500余亩果园系上了产量、价格“双保险”。
解决“果农卖果难、企业收果难”
当苹果有了金融力量后,苹果价格透明了,果农收入增加了,更为重要的是,期货服务延长县域经济的触点也多了起来——“保险 期货”模式不断优化升级,从最初简单的保险与期货结合,演变为金融机构、期货公司、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共同参与,各方资源得以**整合,极大**了果农的负担,提升了果农、果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22年,为更好服务延长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保障果农稳收增收,中期协联合中金所组织开展了苹果“订单收购 期货”试点项目。该项目由延长县信天游果业专业合作社等7家当地合作社(企业)与中信期货等12家期货公司参与实施,项目所需资金约275万元,中期协及12家期货公司合计捐赠225万元。此次试点项目覆盖了延长全县苹果主产镇,面积达到4387亩,赔付181.3万元,帮助经营主体以保护价收购苹果5500吨,惠及6镇11村365户果农。
2024年,延长县在此前苹果“订单收购 期货”模式基础上,探索试点苹果“订单收购 保险 期货 交割”项目,构建起覆盖苹果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解决“果农卖果难、企业收果难”的产业发展痛点。
中信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推出的“订单收购 保险 期货 交割”试点项目,实现了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为上游种植端果农解决销售渠道、实现保障价格收购,再以“保险 期货”为采购的企业规避库存贬值风险,**以“期货交割”的方式为采购企业拓展现货销售渠道,实现预期销售收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供销集团延长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果业”)是延安北部苹果产区重要的期货履约交割点,该公司期货部经理赵晓杰介绍称,在订单收购阶段,延长果业与果农签订采购协议,约定苹果成熟下树后,以不低于每公斤5元的价格保底收购苹果,若市场价格高于约定收购的价格,果农可以与交割库企业协商以市场价收购或自行卖出。2024年10月1日至11月1日,延长果业以不低于每公斤5元的价格共计完成4个目标镇村1974吨苹果现货收购。
再看“订单收购 保险 期货 交割”的保险、期货、交割阶段——等到苹果成熟采收,在延长果业收购苹果入库的同时,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在保险到期前,延长果业选择在临近的期货合约上卖出,进入交割月后以现货交割的方式完成库存销售,实现预期收益。
“这一模式**实现了从采购端到销售端的风险覆盖,既保障了果农收益,又为企业提供了价格保护和销售渠道,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赵晓杰说,2025年,延长果业计划扩大“订单收购 保险 期货 交割”项目覆盖范围至6个乡镇,新增种植合作社参与主体,将订单收购量提升至4000吨,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苹果产业来说,苹果“保险 期货”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产业标准化。苹果期货交割标准对果形、硬度、糖度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满足期货交割标准,果农及产业链主体运用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式进行苹果种植、管理和运营,追求“优果优价”。
“通过期货交割,我们将延长县苹果直接推向**市场,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议价能力。同时,项目的成功也推动了当**准化种植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赵晓杰说。
期货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近年来,期货行业机构立足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延长县集中开展了多项帮扶活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消费帮扶上,多家期货公司充分挖掘消费在促农增收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在苹果集中上市期,通过直接采购、举办产销对接活动、网络直播销售和对口帮扶等手段,帮助延长县果农加快销售应季苹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苹果滞销。
在专业帮扶方面,除了开展“保险 期货”项目,期货行业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例如,长江期货持续开展苹果期货知识培训活动,为延长县苹果产业相关主体注入内**展动力。培训对象覆盖当地政府、乡镇村负责人、驻村**书记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果业企业及中小农户等,累计培训近万人。赵明保表示,项目的良好效果也大大提高了果农的参保积极性,果农们从“不愿保”到“主动保”再到“抢着保”,逐步学会了利用期货价格指导苹果现货销售,按照期货交割标准进行苹果种植。很多果农手机里下载了期货行情软件,在销售中不再“瞎卖贱卖”,从原来的“听果商报价”到现在的“与果商议价”,真正实现了把苹果期货带到田间地头,用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赋能。
2017年以来,中期协与行业机构一起开展了“‘长’‘期’携手、一司一产”精准帮扶活动、“‘长’‘期’再携手”精准帮扶活动和“农技下乡”系列培训活动。8年间,帮扶工作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2025年6月,中信期货、永安期货、国元期货、五矿期货、长江期货五家期货经营机构分别与延长县签署了《期货助力延长县乡村**振兴框架合作协议》。各期货公司将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从产业帮扶、金融帮扶、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为延长县苹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