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推进**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脉定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一词出现了7次。从提请******会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到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再到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民营企业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呵护。
近日,**工商联与**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利率稳中有降,融资便利性明显提升。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银行在支持民企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责无旁贷。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实现**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银行业机构**服务民营经济,既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也是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环节,更是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自身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来源。
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
《倡议书》号召金融机构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
“企业运营需要稳定供应的资金,企业续贷对于帮助企业维持资金链稳定、实现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较弱,在发展中可能面临续贷难题,从而影响持续发展能力。”杨涛表示,《倡议书》抓住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痛点,推动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民营企业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大型民营企业通常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强,较容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但对于大量中小微企业来说,则面临更大融资压力。
对此,温彬表示,银行服务民营企业,优化信贷服务和加强产品创新是关键环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只有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构建多方协同的金融服务生态,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灵活、**的金融服务。另外,还要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赋能民企全周期成长。针对中小微企业、涉农及科创客群推出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同时,进一步畅通股权、债权、**三种融资渠道,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推动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健康、可持续的银企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促进民企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倡议书》提出,要秉持“长期主义”,用心用情陪伴民营企业成长;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有效提升民营企业授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合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避免出现过度融资。
温彬表示,银行要以长期主义深耕民企服务,从战略层面出发,高度重视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要从互信机制、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依法合规经营、精细化授信管理和分类施策,既合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又避免过度融资等风险因素,**形成推动民营企业稳健发展、银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杨涛表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诸多指标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仍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匹配度,避免过于强调规模的片面增长。在实践中,信贷供给畅通的难点已经从供给侧逐渐转向企业与项目的需求侧。因此,银行业服务民营企业并不能只关注供给侧单向维度,也应从提升民营企业自身能力出发来着力,将视野拓宽到民营企业融资之外,致力于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与资源统筹能力,努力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