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首批信用债ETF上市不过两个月时间,支持信用债ETF及信用债二级市场发展的举措再次落地。
3月21日,**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结算”)发布《关于信用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试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信用债ETF产品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并对相关**标准、申请与受理程序及持续期管理要求等事项予以明确。
“信用债ETF入库质押,极大增强了产品吸引力,便利各类投资者参与,有望进一步推动信用债ETF规模增长和扩容。”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基金经理张磊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特定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李一硕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信用债ETF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可以为场内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进一步而言,此举对于提升信用债ETF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助于拓宽信用债配置需求,**企业融资成本。
申请参与试点需满足多方面要求
所谓信用债ETF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是指参与者可将持有的符合条件的信用债ETF通过交易所进行场内质押,并按照相应质押率计算出额度进行加杠杆融资。
《通知》对信用债ETF底层资产的交易场所、信用评级、投资组合的行业分散度、发行主体的分散度等均进行了明确要求。具体而言,《通知》明确,信用债基金产品申请作为回购担保品开展回购业务的,不包含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次级债券;投资标的的信用债发行人不少于30家,单一行业债券规模占比不超过30%,单一发行人债券规模占比不超过10%;基金产品的做市商或流动**商家数不少于5家;基金产品资产净值不低于20亿元。
“这些要求都体现了政策上防范风险的考量,有利于业务的平稳开展。”李一硕表示。
今年1月13日至22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行,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天弘基金旗下产品募集上限均为3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前述8只基金规模为235.24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博时基金、平安基金、海富通基金等旗下信用债ETF产品均符合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的纳入条件。博时基金表示,旗下产品即将申请开展信用债ETF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
根据《通知》,经评估开展回购业务风险可测可控的,**结算将书面通知基金管理人,准予其信用债基金产品的回购担保品**,并且明确适用的初始折扣系数取值。基金管理人应当就信用债ETF开展回购业务相关事项向市场进行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结算在《通知》中特别强调了基金管理人在存续期的管理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当持续关注投资标的的回购担保品**情况,丧失回购担保品**或者投资标的的标准券折算率低于0.3时,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将相关投资标的从产品投资持仓中剔除。
此外,如果发生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被监管机构或自律组织通报发生风险或存在违规行为、基金产品发生运营风险、基金产品连续3个月日均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或日均换手率低于2%、基金份额交易价格偏离基金净值幅度超过5%等情形,**结算将根据具体风险情况对信用债ETF折扣系数取值进行下调或取消其回购担保品**。
信用债ETF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结算特别提出,在业务试点期间,将对**场信用债基金产品开展回购业务的规模进行总量限额管理。当**场可开展回购业务的信用债基金产品份额规模合计超过2000亿元(按基金份额面值计算)时,**结算将暂停受理基金管理人新增信用债基金产品的回购担保品**申请。
**债券ETF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有29只债券ETF产品,合计规模2092.85亿元,接近2022年末规模的4倍。其中,信用债ETF共有11只,规模超过700亿元。
李一硕分析认为,相较于利率债,信用债个券差异大、单券流通规模小、流动性相对较弱,且面临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因此投资者直接参与信用债投资的难度更高。信用债ETF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可以**投资单一债券的违约风险,且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大幅**投资者的交易门槛、交易成本和交易难度,通过实时交易,提供了市场价格的参考,增强了市场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信用债投资方式。
参考海外市场,李一硕表示,部分信用债ETF的流动性远好于底层资产。目前,全球规模**的信用债ETF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可见我国信用债ETF的发展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信用债试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流动性,更好满足客户交易需求,利好产品长远发展。
对于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信用债ETF市场发展,李一硕建议,一是培养更加成熟的ETF做市商生态圈,从而进一步提升ETF场内流动性,**交易成本;二是推动跨市场ETF产品的开发,在信用债投资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产,因此打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不仅能够为信用债ETF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也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资金运用的效率与灵活性;三是进一步完善信用衍生工具的应用,在海外金融市场,做市商得益于丰富的对冲工具,如信用违约互换(CDS)等,能够有效管理和规避信用利差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