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9月10-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9月10日,科技主题展率先开放,和往届一样,外滩大会的前沿科技主题展览是市民和行业爱好者最期待的项目之一。

(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
一起看看这届外滩大会的科技展区都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携手200家企业打造超万平科技展览
今年的外滩大会设置了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人机共生)
进入科技展览,迎宾接待的是来自松延动力的仿生机器。松延动力在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摘取了自由体操金牌、跳远项目双料**,作为全球首款突破30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集成了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和人进行语音、表情、动作交流,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前沿科技展区,一台环形重磅装置设备立马吸引参观者的目光,这是合肥星能玄光科技开发的**可控核聚变星能玄光核聚变模型(简称“人造太阳”),已获得**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

(可控核聚变星能玄光核聚变模型)
具身智能堪称多模态技术的“**实战场”。蚂蚁集团旗下的具身智能公司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亮相外滩。这是一款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机器人,可多场景作业。现场展示的是“机器人厨师”,正在为观众烹饪四道菜品。

(灵波R1机器人厨师)
AI健康管家AQ**亮相“AI智能皮肤检测”功能,只需拍一拍,就能识别皮肤疾病、中医体质、肤质状况、毛发健康,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AQ测肤质近景)
在“机器人小镇”,来自四川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布了全新的“贡嘎一号”四代机。在现场,参观者给一个简单的拿饮料的指令后,机器人能自主去餐桌拿饮料并给到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参观者。
应用爆发,AI走向田间地头
在参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展台,不仅可以看到最前沿的AI研究,还能观察大模型落地产业的**实践。
机器人翻越崎岖高地,操作电箱闸刀,安插火药雷管,甚至还在废墟中成功救出“婴儿”。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在主题展区举行的AI科创赛表演赛——“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上的真实画面。
内容行业也将迎来变革,爱诗科技的“拍我”AI 以 5-10秒的生成速度,将图像、视频片段等多模态输入转化为电影级叙事视频。
在医疗诊断环节,达摩院“达医智影”通过一次胸腹部平扫 CT 即可筛查5类癌症、预警1种急症并管理4种慢性病;而云上华佗超声辅助诊断系统能快速识别多部位细微病灶,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
金融科技领域也展示了多个**成果,蚂蚁数科推出全新全栈企业级金融智能体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能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优化投资组合。
人机共生,看见科技发展态势
从现场的体验来看,今年外滩大会的科技展区呈现了一个清晰的策展理念主张,即人机共生的科技理念,人机互动不是简单的指令与执行,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态势。
医疗健康领域的人机互动则充满了人文关怀。傅利叶智能康复港让参观者感受到科技对康复的助力,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更轻便柔顺的上肢康复训练。

(傅利叶助行外骨骼)
AQ则直接把“急诊室”“名医馆”AI化,AQ和300位名医AI分身一起,7*24小时营业,随时随地解答健康问题。在“AI诊室”中,AQ可模仿真人医生看诊思路,循序渐进引导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给出针对性建议。
养老是备受全球关注的智能应用场景之一。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聚焦养老护理场景,具备搀扶老人行走、协助起床等功能,并通过类脑启发算法实现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模拟,还能通过舌诊、面诊对参观者进行体质辨识。
在科技集市,各种人机互动拉近了科技与生活的距离:和高擎机器人一起踢足球,感受人形机器人的稳定和灵活;观看灵童机器人女团表演,沉浸式体验多模态感知技术;等待150秒,请调酒大师ROBOT BARTENDER调制一杯科技范儿的鸡尾酒。

(机器人职业技能大赛开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