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会处,陕西省白水县的果园里正上演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果农曹谢虎的手机里,期货行情软件与电商订单系统同时闪烁,10亩“瑞雪”苹果尚未采摘,却已通过“订单 期货”模式锁定了18万元收益。这个常住人口仅22万的西北小县,近年来通过金融创新与科技赋能,让苹果产业年产值突破110亿元,出口14个**和地区,走出一条“小苹果撬动大市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前看天吃饭,现在看屏种果。”在白水县尧禾镇水苏村,果农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新品种“瑞雪”苹果的脆甜口感,更是国元期货带来的“金融种地”新理念。2023年以来,国元期货创新推出“三维帮扶矩阵”:在产业端捐赠200万元建设智慧果园,在金融端引入“保险 期货”对冲价格风险,在销售端搭建“期货公司 电商平台”直销渠道。这种全链条金融护航模式,使参与项目的86户果农年均增收2.3万元,溢价率较传统销售高出15%。期货工具的运用尤为亮眼。通过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合约,国元期货帮助合作社设计“阶梯式套保”方案:在开花期卖出30%远期合约锁定底价,收获期根据现货行情动态调整套保比例。2024年产销季,水苏村因此规避了11月的价格波动风险,户均减少损失8400元。“现在卖苹果像炒股,但比炒股稳当多了。”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笑着展示手机里的期货套保盈亏账单。
走进白水苹果产业示范园,科技创新与金融赋能的融合景象令人惊叹:电子系统记录每颗苹果从开花到配送的全过程,5G虫情测报灯实时回传病虫害数据,无人机喷洒的农药可通过“智慧果园贷”获得贴息支持。这种“科技 金融”双轮驱动模式,使白水建成数字化果园3.2万亩,带动全县苹果优质率提升至78%。金融“活水”更打通了出海通道,盛隆果业通过“出口订单融资 外汇套期保值”组合拳,将“瑞雪”苹果卖到东南亚高端超市,单果售价达38元。“以前怕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现在通过远期结汇锁定利润,今年出口能翻番。”盛隆果业相关人员介绍。目前,白水县已有27家企业获得出口资质,2024年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跨境电商增速连续3年保持40%以上。
在**人民银行渭南市分行牵头建立的白水“金融惠农服务站”,墙上悬挂的“苹果产业金融生态图”揭示了小城逆袭的密码:顶部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定价体系,中部是“银行 保险 期货”的风险管理网络,底层则连接着4.6万户果农的信用档案。这种期货市场牵引、金融机构协同、农户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使全县涉果**余额近5年增长370%,不良率却始终低于0.8%。年轻的“新果农”们正给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85后”张明珍通过“电商数据贷”获得50万元信用额度,把直播间搬到果园,创下单日销售3000箱的纪录。她的团队开发的“苹果盲盒”在抖音平台爆火,带动周边30多户果农亩均增收6000元。“金融给了我们玩转流量的底气。”这位返乡创业的“苹果西施”如是说。站在新起点,白水人又有了更大的梦想——建设**级苹果期货交割库。“届时,我们的苹果不仅能吃,还能成为金融资产。”白水县县长王振华描绘的蓝图里,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还将继续:预计到2026年,白水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5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3.8万元,真正让“金苹果”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