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缘起于零售信贷、库存融资、批发融资的汽车金融,如今在产业升级与汽车消费政策的带动下,正加大对二手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并展现出较强的增长活力。
**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24家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融资余额6900.2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余额2040.96亿元,同比增长23.44%;二手车**余额783.81亿元,同比增长26.06%。
新能源汽车与二手车**的高增速,印证了汽车金融业务**的转向,而市场端的动作也在持续跟进。
8月份,奔驰汽车金融、华晨东亚汽车金融等多家持牌汽车金融公司推出多个车型的汽车金融**购车方案:低息、60期、零首付。
这或许只是年初以来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产业格局深度重塑过程中积极求变、吸引消费者,顺应市场增长趋势的再进一步。目前全行业正在努力为汽车产销注入金融活水,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汽车市场也在与之发生愈来愈紧密的融合。
目前,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推出的传统定向车型信贷方案可以带给消费者直接的费用减免,叠加政策补贴后,消费者的购车利息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对汽车消费的撬动作用更加明显。
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个人消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将家用汽车纳入贴息覆盖范围,明确了贴息标准与**经办机构等方面内容。
综合来看,当前的汽车金融市场机遇与挑战交织,市场需求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并行,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也在持续面临收缩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约8551.3亿元,较年初下降11.4%。
“汽车金融行业资产规模下降与汽车电动化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有关。”惠誉博华分析师李沄桥在《汽车金融公司2025年中期观察》(以下简称《中期观察》)中表示,一方面是近期乘用车零售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而多数汽车金融公司股东厂商竞争优势集中在传统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新能源汽车优势厂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汽车金融行业资产增速依然与传统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关性更强。
据**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
另一方面是汽车金融领域的竞争加剧。李沄桥直言,近年来商业银行整体经营压力上升,商业银行主动加大汽车**的营销和投放,汽车金融行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一点在业务数据上得到了直接体现。据《中期观察》统计数据,2024年,部分商业银行新能源汽车新发放**规模同比实现超过70%的增长。另据《金融时报》记者不**统计,约一半的汽车金融公司2024年营收出现下滑,整体扩容较为困难。
从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已形成了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多元主体充分竞争的格局。
尽管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承压,但行业在风险管控方面仍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195.90%,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6.96%,平均不良**率为0.65%。
日趋激烈的汽车金融市场,令汽车金融公司开启了不断强化产业金融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定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加速了数智化转型的步伐。
业内专家认为,客户触达、渠道管理、风险管控是汽车金融公司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入口。从行业的共性趋势来看,汽车金融公司普遍采用“大数据 AI 区块链”组合拳,大数据用于客户画像,AI实现自动化审批与智能客服,区块链保障数据安全与流程透明。这些技术实践不仅夯实了当下业务运营的根基,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