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9时许,天安门广场又一次进入“阅兵时间”。
当《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全场一下安静下来。这首由民族苦难和血泪浸泡而成的歌曲,曾被评价为“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瞬间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紧接着,《保卫黄河》《没有**党就没有新**》等旋律响起,现场的**热烈起来,坐在观礼台上,《金融时报》记者和观众一起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大合唱。
时钟拨回到9个小时前,记者在凌晨赶往集合点时,带着兴奋、好奇与期待,这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凌晨2时20分,记者乘坐**车来到天安门广场,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笼罩在光晕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广场**,“1945”与“2025”两组数字映入眼帘:前者是抗战胜利的辉煌印记,承载着先辈热血;后者是当下,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坐标,满含家国期许。
当**抹晨曦点亮天安门广场时,更多的观众在陆续入场。有的观众惊喜发现座位上有一份“神秘礼包”,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补给品,既有矿泉水、电解质水等用于补充水分和能量的饮用品,还有遮阳帽、雨披等应对各类天气的户外用品,同时配备了**和纪念大会标识旗,仪式感拉满。
“向右看!”响亮的口号声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阅兵仪式。空中,直升机护旗梯队组成“80”字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标语在空中飘扬;地面,护卫着党旗、**、军旗的仪仗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他们的姿态坚毅,目光热切,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军人太帅了”“好样的”,耳边响起了观众们的赞叹。
国之重器的登场,更是让全场观众热血沸腾。坦克、舰载机、新型无人潜航器等多款装备亮相,展示了我国军队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特别是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出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位观众激动万分地说:“东风浩荡,威震寰宇。这就是安全感,这就是**力量!”
这场力量的展示亦不乏柔情时刻。升**时,当受邀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抗战老兵们颤巍巍起身,满含热泪;当80响礼炮响彻云霄,对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对80年峥嵘岁月的深情致敬回响在人们心中;当大家看到阅兵车牌号是“1945”和“2025”这个细节时,不由感慨,这辆车正载着昔日的英雄们一起观看这盛世。
回望过去,1949年开国大典上,我们只有17架受阅飞机,为了撑起大国威仪,它们不得不绕着广场飞两遍——那单薄的机群里,藏着一个民族刚从苦难中站起时的坚韧,也藏着对强大国防的迫切期盼;如今,在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百余架战机组成的庞大梯队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教练机梯队划出青春的轨迹,加受油机梯队诠释着续航的底气,战斗机梯队彰显着守护的力量。从当年的 “飞两遍”到如今的“机群列阵”,这一路,我们走得有多艰难,此刻就有多骄傲。
胜利的荣光,穿越时空依旧闪耀;和平的信念,历经岁月愈发滚烫。9月3日这一天,不仅是刻在日历上的纪念时刻,更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传承。“这样的场面一辈子难遇!我要把今天的震撼一字一句讲给孩子听!”北京市民刘女士挥舞着**,向《金融时报》记者诉说着心底的热望;观礼台上,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辅导员更是目不转睛,要把受阅部队的威武、战机掠过的轰鸣都深深印在心里,回去讲给孩子们听,让这份“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铭记历史、建设家国的种子。
在8万羽和平鸽振翅高飞、划破长空中,阅兵仪式落下帷幕,可胸膛里的热血仍在奔涌,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这强国“接力棒”,从先辈手中传到我们掌心,分量千钧。愿你我皆以赤子之心承之、以奋斗之力担之,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步履铿锵,自信宣告:民族复兴、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