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彤彤的包装上印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双汇王中王”火腿肠是刻进在一代人脑海中的童年记忆。在零食选择远不如今天丰富的年代,它便是舌尖上的“**”美味。
而如今,从单一生产火腿肠,到培育出上千种产品类别,双汇已形成从饲料、养殖、屠宰,到肉制品加工、调味品生产、新材料包装,再到冷链物流、商业外贸等完善的产业链。2024年,其品牌价值达872.33亿元。
近日,**上市公司协会联合金融时报等媒体开展“我在‘十四五’这五年上市公司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将吃肉的饭碗牢牢端在**人自己手中”,这句再朴实不过的愿景,用几十年的时间,将一家地方小厂锻造成了世界级肉类企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随着传统‘粮食’边界的拓展,‘肉也是粮食’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肉食的发展已上升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双汇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肉类消费大国,肉食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安全、便捷、时尚、美味的肉类食品是双汇的企业使命。
用“大工业”替代“小作坊”
在河南漯河,沙河、澧河交汇而过,“双汇”名称便由此而来。
双汇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厂,19**,“双汇”商标在**工商总局注册;步入90年代,双汇的目光从生猪屠宰扩大到了肉制品的深加工领域;1992年2月10日,双汇**根火腿肠问世,一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认可,当年实现产销量9000吨,跻身行业前三强;2000年,双汇投资上亿元,引进**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率先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代替“一把刀杀猪,一口锅烫毛,一杆秤卖肉”的传统方式。

此后,双汇开始其**化进程。2013年,双汇**(现更名为“万洲**”)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Smithfield(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当时**的**企业赴美收购案,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格局。此次“以小博大”的并购,让双汇正式进军**市场,并一步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食品集团。
“2020年,双汇成立外贸事业部,主要业务有猪肉、牛肉、鸡肉、鱼糜、火腿、辅料、化工材料、设备及备件等进口物资的**贸易,另对日本、澳洲、东南亚、中东、非洲、**香港等**和地区出口肉制品及冷冻禽肉。”前述负责人介绍道。
用科技智能护航“一餐一饭”
“双汇年屠宰生猪1300万头,出栏肉鸡3亿只,产销肉类产品近400万吨,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各地。”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双汇不断实施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提升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有效**了传统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和食品安全隐患。

2020年,双汇再投资5亿元完成了对其**工业园屠宰厂智能化工厂的改造升级。新项目投产后,一头生猪从屠宰、排酸到分割上市,全程操作只需13个小时。
“我们还针对肉制品生产线投资2.4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至改造前的2.5倍,年产肉制品达7万吨。”据前述负责人介绍,智能化改造后,从生猪收购、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整个产业链相关数据都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并做到在线追溯和即时汇总分析,大幅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此外,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也使得车间管理方式发生了从“人盯人”向数据驱动管理的转变。
在**“十四五”规划**下,近年来,面对新消费、新需求,双汇创始人万隆基于行业态势与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化、多元化、**化、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一是实施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推进上下游联动发展,构建安全可控的生态链。二是做好多元化,围绕猪、鸡、牛、水产等多种肉类组合,加快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三是围绕**化,整合**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进出口业务做好,把**贸易进一步做大。四是加快数字化,推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AI等现代技术在企业的部署和应用,升级管控模式,提高全程管理水平和效率,再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一日、三餐、四季,是老百姓最幸福的日子。“助力国人饮食生活更加美好,让老百姓吃好每一餐饭,是我们的使命。”上述负责人表示,双汇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坚持产品创新,品质优先,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营养美味、方便快捷的肉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