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浙里”“杭州伞开,诸暨珍棒”“诸暨王中王,杭州来称王”……8月15日,经历近一个月的“百县大战”后,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城市争霸赛在杭州正式拉开序幕。场馆内,杭州、诸暨两队各自的球迷正为家乡的球队摇旗呐喊,比赛现场水木年华的表演也让不少观众大呼值回票价。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尚在,“浙BA”火力再起。这个夏天,一场场覆盖全民的体育赛事,点燃了球迷的观赛热情,也为文旅消费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杨雪鸫表示。
“体育 ”带动文旅消费链,赛事经济正成为激活消费、拉动经济和提升形象的强引擎。
“球票就相当于一张旅游通行证”
一张球票串起消费链
“听说赢的城市可以当省会”“比赛**,友谊第十四”……这个夏天,“苏超”火爆“出圈”,场均观众超万人,社交媒体传播量数亿次,成为现象级社会事件。
而在球场之外,一张小小的门票,不仅是赛场通行证,更是一把撬动消费的钥匙。
体育赛事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繁荣,使当地文旅消费实现爆发式增长。据**体育总局介绍,“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地促进了消费增长。
“浙BA”**不超过30元的门票一样拥有大能量。
“我的球票就相当于一张旅游通行证。”来自上海的朱先生说。在温州,一张“浙BA”球票同时也是旅游通行证,球迷凭票可在7天内免费畅游雁荡山、江心屿等28个核心景区,并享受部分专属优惠。舟山市推出“凭票根赠盲盒”特色互动活动,**迷游客畅享“看球 ** 消费”的一体化体验。而在丽水,一张28元的“浙BA”门票,联动赛事现场市集消费券及几十家本土餐饮店、民宿的专属折扣,让观众拥有“一票通”大礼包。
“这类‘赛事 X’的复合模式,打破了产业边界,使消费者从单一目标客群变为全链条价值捕获对象。”**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曾圣钧表示。
通过消费券、文旅套餐、场景创新等“赛事 ”场景,一张小小门票,打通了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的文旅消费全链条,让“看一场球,游一座城,品一方味”成为现实,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
文旅体融合新实践
不仅是“苏超”“浙BA”,随着贵州“村超”、江西“村BA”“村排”等赛事蓬勃兴起,多地借助特色赛事吸引了大量流量,带动了地方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我们专程来看总决赛,顺便带娃来一场旅行。”在江西省黎川县的江西省和美乡村篮球(江西“村BA”)总决赛现场,来自安徽的小刘**兴奋。
这场备受瞩目的赛事也让黎川这座赣东小城火爆“出圈”,以赛事为契机,黎川推出红色研学、生态观光、非遗展演等配套活动,打造“体育 文旅”新玩法,助燃暑期经济。
热力不仅局限于比赛现场,“赛事 ”带动了多地文旅热潮。今年7月,世运会开赛前,成都上线“票根优惠打卡地图”,游客可以凭赛事门票、演出门票等,享受餐厅、酒店、景区的各种优惠。“浙BA”比赛期间,台州在**开辟了11个户外第二观赛空间,并同步推出“啤酒 音乐 冲浪 夜游”球迷狂欢季活动,将篮球热情延伸至海岸线。
“发挥体育赛事引流和带动作用,做强‘赛事 ’,推动赛事与文化、商务、旅游等领域融合,文体商旅已经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杨雪鸫说。
体育文创产品备受青睐,赛会的吉祥物、体育徽章及运动明星球衣圈粉无数,扩大了体育文化的价值。“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让赛**得有滋有味。“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场赛事多日消费”成为新风尚。
“这些赛事的成功表明,小型化、区域化、全民化的赛事设计能够有效实现‘破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进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曾圣钧表示。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惠民富民,由赛事点燃的火爆氛围成为“体育 文旅”深度融合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