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打一地名________。
没错儿!日前,《金融时报》记者跟随“活力**调研行”采访团来到了白帝城所在地——重庆奉节县。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三峡西首,雄甲天下的夔门和**中外的白帝城都在此处。

伴随环卫趸船缓缓开动,独属于长江的气息扑面而来。驶出一段距离后,在江面上来回作业的清漂船引起了记者注意。

“蓝色的清漂船正在清理长江水面的漂浮垃圾,白色的清漂船在清理消落区的库岸垃圾。”重庆市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吴福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清理垃圾这个活儿听上去很容易,其实任务繁杂并且至关重要。
“汛期或者缩水期,任务特别重的时候,我们每天打捞的漂浮垃圾在220吨以上。如果不清理,可能会影响三峡库区的行船安全和发电安全。”吴福春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奉节县境内水域受夔门天然“闸门”效应的影响,是重庆库区水域清漂的主战场和坚固防线之一,年平均打捞漂浮物达2万余吨,以树枝(干)、秸秆、树叶、杂草为主,还有少量的塑料、泡沫制品等生活垃圾。

要做好长江水面的“美容师”可不简单,需要标准化流程作业。吴福春表示,“通过人巡、船巡、无人机巡航发现江面上的漂浮垃圾后,我们就及时派遣清漂队进行处置,将打捞后的垃圾运回清漂码头进行分类处置。”
而打捞出来的漂流垃圾也能变废为宝。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探索漂浮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打捞—卸载—分拣—转运—处置”的作业流程,分类处置漂浮垃圾,提高综合利用率。其中,“分拣”就是将木材分拣出来,运往再生资源开发厂加工成燃料,而分拣后剩余的漂浮物会进行焚烧发电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长江清漂也迎来了现代化技术加持。奉节县启用“江清岸洁”智管应用平台,针对岸线垃圾监管存盲区、应急清漂联动机制不健全、水域垃圾堆积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构建消落区垃圾防控清理、船舶垃圾预约回收、水域清漂作业管理、江清岸洁智管复盘评价等4个多跨场景,配套制定源头管控多元共治责任体系、清漂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措施,重构水域垃圾防治体系,长效保持河畅、江清、岸洁。
据了解,目前长江奉节水域43公里主干流已接入物联网感知设备25个,包含20个岸边固定摄像头、4个船舶摄像头、1架巡航无人机,构建了“预警、拦截、清理、处置”四重防控体系。
“以前主要是靠当地老百姓举报或者清漂队例行巡查才能发现垃圾,时效性和精准性不高。现在由系统统一分配清漂任务,平台对‘清、收、运、处’各环节实时跟踪,我们清漂队接到任务后马上实施清漂,清漂效率翻倍,做到了垃圾随来随清。”对于“江清岸洁”智管应用平台上线后清漂工作的巨大变化,吴福春深有感触。
水面垃圾不出境,岸上垃圾不入水。正是得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在调研过程中,记者发现江面上的垃圾多是树枝树叶,塑料、泡沫制品等生活垃圾并不多见。
“水面上的树枝、树叶主要是因为暴雨而产生的。随着长江清漂工作深入推进以及老百姓环保意识的提升,这两年江面上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越来越少了,水质不断提高。”吴福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