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进行融资“**”,是互联网小额**公司(以下简称“互联网小贷公司”)的融资方式之一。
2025年,多家互联网小贷公司通过发行ABN进行融资,以财付通小贷为例,据不**统计,14单融资项目中有8单都是ABN;滴滴旗下西岸小贷,同样也展现出了对ABN的偏好。
除了上述ABN,资产支持证券(ABS)也是互联网小贷公司常用的融资工具。与ABS不同,ABN发行从近两年起步,ABS的发行历史相对较长。《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互联网小贷ABS融资呈现增长态势。
上半年互联网小贷公司ABS发行数量和发行额均大幅上升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额**ABS产品数量为50单,较2024年同期的31单增长61%;小额**ABS发行额363.3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7.12亿元增长105%。
整体来看,大型科技公司如腾讯、美团、京东等凭借母公司信用优势,成为ABS发行主力。从底层资产来看,发行ABS的基础资产涵盖消费分期**、个人消费**、小微企业**等,其中,消费场景类ABS占比显著,底层资产呈现多样化特征。
6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项目信息显示,由字节跳动旗下的深圳市中融小额**有限公司作为发行人申请的“中信证券—泓远1号**—3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及“中信证券—泓晟1号**—3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两个ABS项目均“已通过”,获批规模各为90亿元。
百度旗下的重庆度小满小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度小满小贷”)的ABS项目更是进展神速。深圳证券交易所项目信息显示,度小满小贷于6月6日申报的“国联—度小满金融4号1—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6月12日便获批通过,短短6天时间,总规模达90亿元。
京东旗下的重庆京东盛际小额**有限公司在5月份和7月份分别获批发行3个ABS项目,总金额为199亿元。5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项目信息显示,申报规模为50亿元的“京东科技盛澜1号**—2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小微企业支持)”项目状态更新为“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显示,拟发行金额为50亿元的“京东科技博远5号**—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及拟发行金额为99亿元的“京东科技盛赢3号**—2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分别于5月30日以及7月9日审核通过。
除上述小额**公司以外,《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携程旗下的重庆携程小额**有限公司、美团旗下的重庆美团三快小额**有限公司等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的ABS项目均在年内成功获批。
素喜智研**研究员苏筱芮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公司依托集团生态,拥有更多场景以及流量优势,因此,相比其他小贷公司更有实力。此类小贷公司能够获得ABS发行规模的提升在于监管支持,同时,也表明相关机构试图通过加速“**”来促进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扩大资产端业务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监管规范促互联网小贷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具有互联网公司背景的小贷公司而言,ABS已成为其获取资金的核心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模式为互联网小贷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撑。
今年1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小额**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旨在规范小贷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促进小贷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明确了小贷公司通过发行ABS等标准化形式融资的杠杆倍数,其中提到“小额**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上年末净资产的四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暂行办法》在为小贷公司扩大融资空间的同时,也对其融资行为进行了规范。
“部分小贷公司借助网络小贷业务,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入资金,突破融资杠杆约束,急剧放大杠杆倍数。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小贷公司发放网络小贷,大肆进入信贷领域,金融风险也大大集聚。网络小贷从业机构须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控制好业务风险和融资杠杆率,将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更好服务长尾市场和长尾客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招联**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小贷行业清理整顿取得长足成效的大背景下,过往风险已得到大幅缓释,坚持下来的优质主体市场价值逐步显现。后续,小贷公司将进一步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在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及消费者体验的路径下,为促进消费规模、助力商户发展贡献力量。”苏筱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