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火热的暑期,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正点燃游客们的消费热情。随着旅游和消费旺季的到来,各地纷纷启动各种花式揽客模式以及消费引流活动。7月20日,第七届**新疆**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开幕。7月18日,“潮起潇湘·相约湖南”2025湖南文化旅游夏季避暑消费季活动在永州拉开帷幕。
从各地推出的系列促消费活动来看,暑期的文旅市场堪称火爆。文化和旅游部于7月至8月举办2025年**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期间各地将围绕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赶集看展、亲子游乐、夜间消费等暑期文旅消费热点,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文旅消费为什么火起来了?首先在于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延伸。以“苏超”为代表的文体旅商融合案例,展示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当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当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给了消费者更深层次、更具沉浸感的体验,创造出了更为多元化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和场景,从而迸发出消费的内在潜能,不仅能够短期引流,而且能够打造地区文旅产业品牌,获得长期经济效益。
促消费政策的撬动,也是暑期文旅消费火热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文旅 百业”“百业 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6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聚焦消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结合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除了不断投向市场的财政补贴,金融助力也着实给文旅消费添了一把火。为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需求,今年5月,**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运用再**、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有效满足文旅产业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比如,**人民银行岳阳市分行探索推出“再** 文旅”金融服务模式;**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牵头印发《雅安市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九寨沟营业管理部将民宿群提档升级作为金融支持的**,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系列“民宿贷”产品。
为更好满足文旅企业融资需求,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比如,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推出2025“苏旅贷”专项政策性金融产品,拟采取补贴1个百分点担保费或**利息的方式,以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融资**。
金融支持已经覆盖到文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到商圈、夜市等**消费场景,金融创新也围绕此展开。比如福建长汀县农信联社创新推出“名城古建贷”产品,旨在缓解传统古建筑保护利用融资难问题。张家界市、重庆涪陵等地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经营权质押贷”“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文旅项目质押融资模式。
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构建消费场景,很多银行机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场景,不断开发旅游消费专属信贷产品,并联合景区、商户打造“旅游商圈信用卡消费圈”,通过消费套餐、积分兑换、满减折扣等优惠措施,进一步提振消费。
那么,火热的文旅消费能否持续?业界人士认为,在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下,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还在不断涌现,热度不减。“旅游 研学”“农业 文旅”、红色旅游等新业态的兴起,使得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在地方政府各项支持措施的助推下,配套越来越便捷的支付体验,文旅与体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近日,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3个部门发布《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推动“音乐 旅游”“演出 旅游”“赛事 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打造100个文旅沉浸式新空间。
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文旅产业烟火气更足、文化味更浓,消费者的体验感更强。文旅新业态也引起了金融机构的兴趣,很多银行机构敏锐捕捉行业发展态势,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新兴文旅业态发展提供多元化、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助力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旅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