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共九章50条,在试点机构条件及试点报备程序,试点资管产品范围,境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及汇兑,试点规模管理,境外投资者保护及纠纷化解,统计监测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
业内专家认为,该试点业务有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探索新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到海南展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拓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市场渠道
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是海南自贸港独有的金融开放政策。2020年6月1日,****、**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后,2021年4月9日,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进一步细化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的内涵及投资范围。
7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关于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具体时间,经党**批准,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少辉表示,《细则》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前夕正式出台,为跨境资管试点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是构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是《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业内专家认为,海南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举措。从投资产品范围来看,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涉及理财产品、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四类资管产品。业内专家认为,这些资管产品是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领域,海南跨境资管试点落地将拓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市场渠道,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
从境外投资主体看,试点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境外个人投资者,开放范围比之前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更大。《细则》明确,境外投资者可用来源于境内外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境外个人投资者用来源于境内的资金购买试点资管产品,应当提供在海南自贸港学习、就业、生活等满一年的证明和来源于境内的人民币收入证明。业内专家表示,《细则》对境外投资者来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合规渠道投资境内市场,丰富了跨境金融产品供给,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境内市场的新渠道。
“从跨境开放模式看,海南跨境资管试点采取的是单边主动开放的模式,面向全球开放,不限特定区域。”王少辉表示,这体现了海南作为自贸港更大力度、更高水平面向全球单边开放的导向。
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化
随着贸易投资多重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发力,海南自贸港经济外向型程度将不断提升,其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开放门户作用将更加凸显,必然要求金融开放要跟上实体经济跨境资金需求的增长。
2024年5月,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的上线,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优势为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提供了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今年5月,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落地,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海南金融业对外开放,助力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同时,对企业配置全球资金、**财务成本、管控风险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在王少辉看来,此次海南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落地,能够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型开放优势助力“双循环”发展,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境内市场的渠道,有助于吸引离岸资金。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的进入,在金融开放领域体现海南自贸港作为“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战略地位。
此外,海南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化。王少辉分析称,当前,境外离岸人民币已经形成较大规模,需要拓展回流境内市场的投资通道。海南自贸港开展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境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