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月,港交所可谓热闹非凡,不**15只新股上市,募资净额达265.59亿港元,还有超200家企业在港交所排队IPO,更出现一天多家公司集体鸣锣的景象。6月26日,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3家公司在港交所集体鸣锣;6月27日,16家企业在港交所主板递表,这16家企业**来自内地;6月30日,8家港股公司同时招股。
事实上,不仅在6月,整个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以1070亿港元的成绩登上了全球**的宝座。
香港IPO市场再度登顶
7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陈茂波表示,港股势头持续向好,新股市场活跃,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共完成42宗IPO,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多增约22%,暂列全球**。
港股IPO募资额时隔4年重回全球**,主要是受A股龙头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大型IPO的拉动。5月20日,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并以约355亿港元的IPO募资总额成为目前为止今年全球规模**的IPO。此外,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分别募资100亿港元、97亿港元、92亿港元。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分析师廖博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从战略布局看,赴港二次上市企业多出于出海和**化经营的考虑,势必引起资本需求;另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效率较高,包括速度、多样性等多个维度。比较典型的是“闪电配售”,作为港股公司实施再融资的手段之一,香港的配售不需要监管机构审批,流程简单、速度快。在一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在年度内配售新股不可以超过20%。也就是说,在有授权的情况下,只要配售新股的比例不超过股本的20%,仅需董事会通过,以满足快速融资的需求。
大型IPO项目顺利在香港落地的背后,是政策的支持。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朱正芹表示,**证监会于2024年4月发布五项举措,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并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2025年5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要梳理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流程和相关要素,提高境外上市备案质效,同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同时,香港资本市场近年来也出台多项举措鼓励企业赴港上市。”朱正芹表示,香港联交所此前推出的上市规则19C和18C为中概股回流香港和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同时联交所近年也推出了多项举措简化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流程,包括简化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的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审核流程、优化IPO定价及公开市场相关规定等,显著提升了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效率。
资金流入助推香港市场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IPO市场的上半年表现与同期香港资本市场的表现和资金流入密切相关。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上涨超过4000点。“如果细看港股的交易数据,不难发现,创新带来增量,增量促进发展。”陈茂波表示,港股资金主要追捧科技类股票,并带动科技股相关的衍生产品交投也显著增加。与不同类型资产挂钩的“交易所买卖产品”(ETP)更是便利产品创新的一个模式,并成为近年支持港股流动性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南向资金也在加速流入。“南向资金净流入助推港股领涨全球市场。”廖博表示,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逾7300亿港元,为历史同期**,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高息股以及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最受青睐。
展望未来,陈茂波表示,市场普遍看好港股特别是新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申请在港IPO的企业正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宗申请,较年初时的数字倍增,其中还包括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这一方面反映港股升势正吸引更多企业加快推进上市计划,同时也显示过去这段时间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工作渐显成效。“我们也会加强向海外市场推介香港金融市场的工作,让海外投资者更充分地了解及聚焦香港的优势、发展机遇与潜力。”陈茂波表示。
同时,市场人士也期待政策的进一步跟进。朱正芹表示,期待采取措施进一步为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便利。其中,香港联交所2024年12月发布的拟议政策所涉及的调整A H公司的H股公众持股比例要求、允许基石投资者分阶段解禁和允许灵活定价机制等如果正式落地,有望为拟赴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此外,若能够进一步扩大港股通范围,特别是建立起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香港IPO认购的机制,也会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的活跃和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朱正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