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集团旗下两大市值千亿元级上市公司重组整合迎来重要进展。7月4日,**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船舶”)发布公告称,公司吸收合并**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工”)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审核通过。
此次重组完成后,存续公司**船舶将成为全球**造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截至7月4日收盘,**船舶市值达到1467亿元,**重工市值为1056亿元。
上交所审议通过
7月4日,**船舶发布公告称,**船舶拟向**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重工。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7月4日召开2025年第8次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对公司本次交易的申请进行了审议。审议结果为,本次交易符合重组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公告还称,本次交易尚需**证监会予以注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其他可能涉及的必要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如需)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前,2024年9月2日晚,**船舶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公告称,为进一步聚焦**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船舶与**重工正在筹划由**船舶通过向**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重工。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2024年9月18日晚,**船舶、**重工双双发布公告表示,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吸收合并方为**船舶,被吸收合并方为**重工。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船舶将承继及承接**重工的**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船舶因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今年1月7日,**船舶和**重工发布公告称,近日,**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本次交易的总体方案。
2025年5月8日晚,**船舶发布公告称,对于公司拟向**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重工,上交所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
规范同业竞争
**船舶与**重工同为**船舶集团控制下的兄弟企业。公开资料显示,**船舶目前由**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4.47%,**重工由**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4.53%,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均由**船舶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根据**船舶此前披露的重组报告书草案上会稿,本次交易前,**船舶总股本约为44.72亿股,**重工总股本约为228.02亿股。若不考虑合并双方后续可能的除权除息等影响,按照本次换股比例1∶0.1335计算,**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约为30.44亿股。不考虑收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行权影响,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约为20.07亿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船舶集团合计控制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约为37.05亿股,控股比例为49.29%,为存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船舶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中船工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船舶集团,**控制人仍为**院国资委,均未发生变更。
此前预案显示,本次交易的目的之一是整合主要船舶总装业务,规范同业竞争。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船舶、**重工均为**船舶集团控制的下属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本次交易实施后,**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大幅减少同业竞争,切实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进一步巩固与突出其船海主业。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世界**船舶制造企业。
总资产或超4000亿元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来看,重组合并后的**船舶将跃升为全球**的船舶上市公司。
2024年,**船舶实现营收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总资产达1819.77亿元。
**重工去年则实现了554.3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8.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3.11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8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总资产达2221.38亿元。
截至7月4日收盘,**船舶和**重工的**市值分别为1467亿元和1056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交易实施后,**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收入规模突破1300亿元,持续**全球船舶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