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在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等方向上作出明确部署,并提出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完善减持规则体系、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等四方面具体举措。
同时,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也在陆续落地:2024年3月,证监会印发《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5月,为进一步规范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监管,出台《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并修订配套规则;11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0号——市值管理》发布。
当前,在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方面,相关举措实际落地情况如何?市场反响如何?下一步,如何继续朝着“未来5年”“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系列目标努力?一系列问题备受各方关注。
加强信披和公司治理监管
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资金占用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是强化公司治理、净化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
2024年,资本市场财务**综合惩防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着力完善监管协同机制,积极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同时,深化行政刑事衔接配合,会同**法、**检、**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运用支持诉讼、代位诉讼等民事**程序,督促财务**行为人赔偿投资者损失。
具体而言,在重大案件执法上,通过依法处罚恒大地产、华道生物等欺诈发行案件,极大震慑了发行注册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惩处锦州港、紫鑫药业等恶性财务**案件,**整肃净化市场环境;此外,证监会与财政部协同,严肃查处恒大地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天职**会计师事务所、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
“上市公司监管法制供给不断完善,不仅包括构建财务**综合惩防体系,在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内控体系,提升日常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2024年,监管部门也采取了多项举措。”有法律人士表示,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监管和现场检查持续加强,针对高风险可疑类公司采取循环筛查,以实现穿透式监管。
进一步完善减持规则体系
除财务**、大股东违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重大违法行为外,违规减持也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的一类行为。对此,新“国九条”特别提出,出台上市公司减持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股东分类施策。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坚决防范各类绕道减持。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上缴价差,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
从实际情况来看,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对持股5%以上**大股东的减持比照执行均得到严格落实。
对于市场上常出现的各类绕道减持,相关规则进一步明确大股东、董事、高管在离婚、解散分立、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等情形下的减持规则,防范利用“身份”绕道;进一步明确**强制执行、股票质押平仓、赠与等方式减持规则,防范利用“交易”绕道;并禁止大股东、董事、高管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防范利用“工具”绕道。
“上述规则事先有效遏制了市场中的违规减持行为,对于违规者,则在事后采取责令其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切实减轻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分析人士表示。
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加强投资者获得感、增强投资者回报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责任和目标。新“国九条”明确,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随后,多家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在推动多次分红方面,监管要求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期经审计未分配利润为基准,合理考虑当期利润情况,并简化中期分红审议程序,压缩实施周期,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发挥示范**作用。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4年,**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春节前两个月实施分红,金额超3400亿元,创造了历史纪录。此外,2024年,上市公司还实施了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也创了历史新高。
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是资本市场抓改革、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新“国九条”提出,**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据不**统计,去年以来,95%以上的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上市公司积极与投资者交流沟通、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市场氛围正在形成。
同时,市值管理成效也被纳入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中,鼓励他们通过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认为,这一政策导向不仅强化了监管层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作用,也对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上市公司高层的市值管理意识将不断增强。”在业内人士看来,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推动形成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等“关键少数”有效制衡的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