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理财公司的业务规模提升,对于股票直投的需求逐渐增加。此次规则优化调整,增加理财公司为网下机构投资者,意味着银行理财可直接参与“打新”;同时,明确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自1月3日启动征求意见,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上交所在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部分采纳,对相应规则条款进一步完善,日前,连同深交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及再融资承销业务规则,包括《**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承销细则》)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再融资承销细则》)两类业务规则。
有分析人士表示,沪深交易所同步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相关安排,是对《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有关助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科创板八条”中提出要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等相关部署的有效落实,将**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承销细则》和《再融资承销细则》中明确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三类“长钱”同等政策待遇的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助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承销细则》主要聚焦优化科创板未盈利企业新股发行网下配售及限售安排,例如,新增未盈利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限售方式,并从报价、信息披露和配售比例等方面完善相应规定。”申万宏源研究新股策略**分析师彭文玉认为,在科创板试点成功后将有望逐步推广至其他板块以及盈利企业,促进形成新股发行市场良好生态。
优化未盈利企业新股发行配售机制
《**承销细则》对科创板未盈利企业发行网下限售及配售安排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明确了未盈利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限售方式,对网下发行证券设定不同档位的限售比例或限售期,并按照不同发行规模分档明确了网下限售**比例。根据其**融资规模的不同,《**承销细则》划分了三档限售比例要求,提高发行规模在1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的企业**限售比例,即从原有的10%增长至40%,赋予优配对象更多申购自主权;针对发行规模10亿元以下、100亿元以上的未盈利企业,**限售比例与盈利企业保持一致,分别为10%、70%。
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八类优先配售对象可以自主申购不同限售档位的证券,明确限售比例更高、限售期更长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应当不低于其他投资者,并相应完善信息披露等配套安排。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规则修订在不改变现行新股发行主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了约定限售模式,实施差异化配售,有助于打破当前平均分配的格局,提升具有长期持有意愿的投资者在新股定价过程中的参与度,对形成基于新股中长期价值询价报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也有裨益。
在彭文玉看来,给予优配对象提高锁定比例或延长锁定期的选择权,并给予配售比例方面的倾斜,有助于激励更多长线耐心资本参与网下询价配售,进一步提升网下定价的有效性和谨慎性。后续未盈利企业网下限售和配售安排或更为灵活,同时,也对承销商定价与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给予几类长期资金同等政策待遇
《方案》中明确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
此次沪深交易所在发行承销制度相关安排中也予以落实,进一步打通了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中长期资金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的卡点堵点。
具体而言,一是在参与新股申购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增加理财公司为网下机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纳入网下优先配售对象范围。二是在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可以合并计算,视为一个发行对象。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今年1月份发布的《**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超过97%;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理财公司的业务规模提升,对于股票直投的需求逐渐增加。此次规则优化调整,增加理财公司为网下机构投资者,意味着银行理财可直接参与“打新”,同时,明确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促进“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构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我国一直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出台了诸多政策,从放松投资限制、拓宽渠道到培育投资者生态,尤其在‘1 N’政策框架下,入市力度不断加大。”在申万宏源证券董事长周海晨看来,下一步,继续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也至关重要。资本市场需培育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优质企业,严格退市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健全外部董事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引导上市公司提升ROE和回购力度;丰富股指期货、期权等对冲工具,发展ETF、基金投顾等产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