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X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风险调整回报的投资往往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撰文:Jon Charbonneau
编译:Chopper,Foresight News
加密领域**的流行叙事当属「收益」 与 「DAT(加密货币财库)」,它们凸显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换而言之,你主要押注的是基本面,还是资金流?这篇短文将提供一个简单框架,帮你理解两者的价值。
基本面与资金流
核心在于未来
相比纯粹押注资金流,基本面投资通常被认为风险更低、波动性更小:
虽然上述情况往往是边际收益,但两种投资方式**都依赖对未来的预测 —— 而你的预测可能对,也可能错。你押注的是未来的基本面(比如,你认为协议 X 明年会产生 Y 美元收入),或者是未来的资金流(比如,你认为** X 明年会有 Y 美元的净买入资金流入)。
因此,两种方式的核心都在于:你对这些预测的信心有多足。实际上,基本面投资往往更易做出有信心的预测。例如:
成长型与价值型
基本面不等价于枯燥或低回报。纯粹押注基本面也能遇到**的赢家。这种情况下,你通常更侧重押注未来基本面的改善(即成长型投资),而非当前基本面的维持(即价值型投资)。押注高成长性通常意味着更高风险,因此你期望获得更高回报作为补偿。
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成长型与价值型投资并非非此即彼。鉴于加密领域主要是早期投资,这里的多数基本面投资更偏向成长型,而非价值型。
如今亏损但成长潜力高的资产,可能比当下盈利但成长潜力低(甚至盈利能力萎缩)的资产更适合做基本面投资。你更愿意持有 OpenAI 还是以太坊?这让很多加密参与者感到困惑,高市盈率的投资实际上也可能是基本面投资。关键区别在于:
基本面驱动与 DAT 驱动
基于以上所有,我仍然倾向于持有基本面稳健的底层资产。这包括当前基本面强劲且我预计会持续的成熟项目,以及基本面有高未来成长潜力的早期项目。
相反,我们至今未参与** DAT(不过在特定情况下,我对其价值主张持开放态度)。对于那些投资逻辑几乎**依赖 DAT 资金流而非强劲基本面的底层资产,我同样持谨慎态度。一旦 DAT 狂热消退,这些资产的价格支撑可能会迅速崩塌。我认为这主要是受资金流驱动的投机趋势,个人看不到太多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要在有优势的领域投资,况且 DAT 也能买入基本面强劲的资产。
减少对人类心理的依赖
巴菲特与比特币
预测的信心往往与结果对 「不可预测人类心理与行为假设」 的依赖程度成反比。
基本面投资的核心在于:你不需要其他人认同你。 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是:「即便**卖不掉,你还会持有这项资产吗?」 沃伦・巴菲特不需要市场认同他的观点。他买入的股票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不仅能收回投资,还能带来**回报率。
显然,基本面投资者通常是可以卖出资产的,但至少他们买入时清楚:资产的市场价值可能长期偏离内在价值,而他们愿意熬过这段时间。极端情况下,他们会说:「如果不愿持有一只股票 10 年,就别考虑持有 10 分钟。」
基本面投资者仍然会考虑人类行为,因为它会影响预测资产的未来收益(比如,人们是否会继续为该协议的产品付费)。但他们不必再额外迈出更难的一步:相信别人会认同自己的逻辑并买入资产。即便资产显然能通过销售产品创造价值,预测市场反应也往往很难(即市场可能长期非理性,低估基本面强劲的资产);而当资产显然无法通过销售产品创造价值时(比如 Meme 币),预测市场反应就更难了。
即便基于资金流投资,你也能通过减少对人类心理的依赖来增强预测信心。 例如,与其纯粹依赖对叙事驱动情绪的预测,你可以通过量化**发行、投资者解锁时间表及投资者持有的未实现利润,来预测卖出资金流。
此外,识别某些长期行为模式也能减少不确定性。例如,人类将黄金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已有数千年。理论上,可能明天所有人都突然认为黄金只值其实际使用价值,但这几乎不可能。如果你持有黄金,这通常不是**风险。
比特币、以太坊与 Meme 币
同样,比特币过去 16 年的崛起让我们越来越清楚人们会 「何时」 以及 「为何」 买入比特币。这有助于我们减少投资对人类心理的依赖(比如,全球流动性增加时人们会买比特币吗?),转而更多依赖我们实际想押注的其他底层投资逻辑(比如,全球流动性会持续增加吗?)。因此,即便比特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资金流驱动的投资,它或许仍是多数加密投资者最有信心的投资标的。
这也能帮我们理解为何以太坊的投资逻辑本质上更复杂。 它需要对人类行为和市场心理做出更多不确定的假设。多数投资者普遍认为,仅靠基本面,以太坊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其估值。它的持续成功更可能源于成为**的价值储存手段(更像比特币),这需要做出以下部分或**预测:
多种加密价值储存手段:你可能预测,人们会开始给比特币之外的资产(如以太坊)赋予相对更高的价值储存溢价,比特币不再特殊。但如今我们并未看到这种情况,且历史上人们在这类功能中往往会倾向于某一种资产(比如,黄金主要按货币价值定价,而白银主要按使用价值定价)。
取代比特币成为价值储存手段:你可能预测,比特币**会失败(比如,由于安全预算问题或量子计算),而以太坊会自然成为 「数字黄金」 的继任者。但很可能,一旦信心崩塌,所有加密资产都会下跌。
与特定效用绑定的价值储存:以太坊的逻辑通常与其相对比特币的额外效用挂钩,可通过多种指标衡量,如 「被担保价值」、EVM 活跃度、「Layer2」 活跃度或 DeFi 使用率。但与以太坊产生的现金流(即收入)不同,这些指标不提供内在价值 —— 它们只是价值储存的故事。因此,以太坊远非对 「网络层面指标会增长」 这一底层逻辑的纯粹表达,你在押注这些趋势的同时,还要押注市场会因此如何给以太坊定价。
需要明确的是,做这些押注本身并无不妥。2009 年买入比特币时,也需要对人类行为做出类似的不确定假设, 而结果相当不错。投资者只需清楚自己到底在押注什么,以及自己的观点与市场共识有何差异。要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就得明白市场错在哪里。
再往极端看,还有纯粹的 Meme 币。它们注定不会有**的货币溢价,你**在押注人类心理,以及市场短期内对新叙事的反应。这个 Meme 够不够**?够不够有趣?还是太无聊?这就像一场 「胆小鬼游戏」。
结论
我们讨论的两种投资方式本身并无对错。对投资者而言,关键是你能否用它们系统性地做出有信心的预测。更有信心的预测能**波动性和下行风险;比市场共识更有信心的预测能帮你获得超额收益。
多数情况下,尤其是长期投资,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利用更依赖基本面的策略来复制 Alpha 值。但如前所述,这并非**。像比特币这样的投资,可能介于 「基本面投资」 与 「博傻投资」 之间,取决于你如何量化货币效用。你可能对押注比特币(主要基于资金流动)有很高信心,而对押注某个 DeFi 项目(主要基于基本面)信心不足。
**,这两种方式并非互斥。你可以同时基于基本面和资金流投资。实际上,**风险调整回报的投资往往正是两者结合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作为加密投资者,主要以资金流为导向是值得的。 这是有道理的:以前**每隔四年就会莫名**,利率为零,投资者募资过多,且很少有项目能产生足以支撑高估值的现金流。但展望未来,随着行业成熟,我认为关注基本面或许**能产生更多超额收益。
我也希望基本面能变得更重要,因为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我对 Meme 币并无意见(它们大多只是有趣的**),但围绕不创造价值的资产进行叙事交易,本质上是零和游戏。相反,将资本配置给能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可能是正和游戏。打造能产生现金流的项目,需要创造客户愿意付费的产品;而纯粹为了叙事而发行**,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本身就是产品。
加密领域需要基本面投资创造的这种反馈循环:
值得庆幸的是,加密领域的总体趋势是:
总有一天,两者会趋同,我们只会谈论 「投资」。但有一点不会变:基本面和资金流都仍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