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仅依赖市场驱动的整合,将使 ETH 的未来前景黯淡。一旦出现围绕 2–3 条主导执行层的幂律分布,以太坊对这些执行层的影响力可能显著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各执行层往往会优先考虑自身**的价值归属,从而边缘化 ETH 并削弱以太坊的经济模型。为避免这种局面,以太坊必须果断行动,塑造自身 L2 生态,确保价值与控制权始终与主网和 ETH 绑定。
价值再捕获机制
单纯依赖「生产性资产」叙事对 ETH(乃至所有 Layer1 **)而言并非可持续的长期战略。Layer1 主导 MEV 捕获的时间窗口最**持五年,随着价值捕获层级持续向应用栈上游迁移已成既定趋势。与此同时,比特币已牢牢占据「价值存储」叙事,使得 ETH 若试图在此领域与 BTC 竞争,恐被市场视为「穷人的比特币」,如同历史上白银相对于黄金的定位。即便 ETH 将来能够在价值存储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这一变革也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时间,而以太坊无力等待如此漫长的周期。因此,在此期间,以太坊必须开辟一条独特的叙事之路,以保持其市场相关性。
将 ETH 定位为「互联网原生货币」及**质的链上抵押品,是未来十年**潜力的方向。虽然稳定币在链上金融中作为支付媒介占据主导,但它们仍依赖链下账本;真正的互联网原生且不可阻挡的货币角色尚未被实质占领,而 ETH 独具这一先发优势。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以太坊必须重新掌控生态中的通用执行层,并将推动 ETH 采用置于**,而非放任 Wrapped ETH 标准的泛滥。
重掌生态系统主导权
重新确立生态所有权可以通过两条关键途径实现:**,通过提升以太坊 L1 的性能,使其达到与**化链相当的水平,确保消费者应用与去**化金融体验无延迟;第二, 推出以太坊原生的 Rollup,将所有业务开发和采用努力聚焦于此。通过将生态活动聚焦于 ETH 掌控的基础设施,以太坊能够强化 ETH 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这要求以太坊从过时的「ETH 兼容」范式转向「ETH 主导」的生态模型,优先保障对核心资源的直接控制,并**化 ETH 的价值捕获。
然而,无论是重新夺回生态控制权还是强化 ETH 采用率,都是棘手的决策,可能疏远 Rollup 和流动性质押提供商等关键贡献者。以太坊需谨慎权衡,在强化控制需求与社区**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以确保 ETH 能成功确立其作为生态系统基石的新叙事。
领导力革新
**,以太坊领导层必须革新以应对治理与战略挑战。以太坊领导者需以绩效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更强的紧迫感,以及务实的态度推动生态发展。这一转变要求放弃以往对「可信中立」的过度坚持,尤其是在决定产品路线图和 ETH 资产定位时,需要更果断的决策。
与此同时,市场已经对以太坊将关键基础设施——从 Rollup 到质押——外包给分散实体的做法表达了不满。为扭转这一局面,以太坊必须告别「与 ETH 对齐」的旧模式,转向「由 ETH 主导」的新模式,确保核心基础设施在单一**体系($ETH)下实现统一。此举将进一步巩固 ETH 的核心地位,并恢复市场对以太坊战略方向的信心。
ETH 近期的价格走势使其成为投资者眼中不受青睐的标的,ETH 持有者已经通过其抛售行为表达了对近期发展缺乏信心。这次剧烈的下跌在 ETH 十年历程中仅出现过六次,其中五次都发生在早期阶段。对于已步入第十个发展年头的以太坊而言,在其成熟阶段遭遇如此量级的价值重估,无疑是向整个生态系统发出的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历史数据显示,前五次类似回调事件发生后的六个月内均出现强劲反弹,这为当前困境注入了一线希望。
为重塑行业领导地位并恢复市场对 ETH 的信心,以太坊必须立即着手应对以下核心挑战:首先,需要强制推行健全的 L2 互操作性标准,以缓解碎片化并保留主网曾经定义的无缝可组合性;其次,必须从「与 ETH 对齐」的旧模式转向「由 ETH 主导」的生态模型,优先推进 L1 扩容与以太坊原生 Rollup,以重新确立控制权并**化 ETH 的价值捕获;**,领导层要向绩效驱动的决策方式演进,放弃「可信中立」,将关键基础设施统一到 $ETH **体系下。